新闻发布丨“2025黄河

德州 更新于:2025-10-31 13:22
  • 蓦然回首似是你

    大众网记者 武红鹏 德州报道

    11月2日至4日,“2025黄河-湄公河交流周暨东盟中小企业合作发展山东行”活动将在德州市举办,10月29日,德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25黄河-湄公河交流周暨东盟中小企业合作发展山东行活动”新闻发布会,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陈海明介绍活动有关情况。

    据介绍,“2025黄河—湄公河交流周暨东盟中小企业合作发展山东行”活动,定于2025年11月2日至4日在德州市举办。活动由德州市人民政府、省委外办、中国—东盟中心、省商务厅、省工信厅、省市场监管局、省贸促会共同主办,市外办、市商务局、市工信局、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贸促会、德州学院联合承办,并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支持。

    大会以“深化地方交流,携手合作发展”为主题,内容涵盖人文、经贸、教育、文旅等多个领域,策划组织开幕式、专场经贸投资对接会、名优商品展、青年文明对话、产业集群行等共11场主要活动,促进全方位、全领域精准对接交流,力争取得更大合作成果、持续扩大外溢效应,全面推动各方务实交流与深度合作。截至目前,大会正式代表约260人,主要包括:中国—东盟中心、东盟国家驻华使节、湄公河流域国家地方政府代表,东盟国家商协会和企业代表、高校代表,沿黄省(区)地方政府代表、山东省企业代表、高校和学者专家等。

    德州市委、市政府对办好大会高度重视,多次研究调度大会筹备工作,目前,各参与部门单位正按照既定部署,密切协作、扎实推进各项筹备工作。“2025黄湄周”将全面展现德州开放形象和机遇,全景展示开放合作成果,全力奏响携手同行、合作发展的时代强音。

    据悉,德州市联合省委外办创新打造“黄河-湄公河对话”活动体系,旨在进一步凝聚沿黄省(区)合力,推动沿黄省(区)与湄公河国家地方政府间对话交流,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在对接东盟合作中走在前、开新局。自2022年创办以来,“黄河-湄公河对话”已成为全省对接东盟、深化与湄公河流域国家交往合作的重要平台和深化经贸合作的外事品牌。近两年,德州与东盟进出口增长均在20%以上,与东盟有贸易往来企业达834家。2024年德州对东盟进出口174.9亿元,同比增长25.8%,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23.8%,2025年1-8月全市对东盟国家进出口额达99.1亿元,东盟已经连续多年稳居德州市第一大贸易伙伴。“黄湄对话”活动先后两次被外交部转发,并获评2024年度全省外事系统典型案例。

    市外办党组书记、主任张方瑞,德州学院副校长刘印房,市外办副主任、新闻发言人谭明明出席并记者提问。

    记者了解到,“2025黄湄周”期间将举办11场活动,总体思路是“两个服务”“两个促进”,就是将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将促进经贸合作、促进民心相通融合起来,以一系列活动实现多重效果。此次黄湄周的活动重点涵盖五方面内容:一是11月3日上午,将组织省市领导会见外方重要嘉宾,介绍山东省、德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尤其是“十四五”以来的发展成就,加深了解、广交朋友、增进友谊、拓展市场。二是3日上午9点半,举办开幕式,将重要嘉宾致辞,设置友好城市签约、图书捐赠仪式、黄湄对话秘书处揭牌成立、发布“德州倡议”等环节,全景展现德州与湄公河流域国家合作成果。开幕式结束后,接续举行中国(山东)—东盟投资推介暨黄湄对话经贸交流会,东盟国家驻华商务参赞、商协会代表、沿黄省代表等进行全面推介,深化交流合作。三是3日上午,举行中国(德州)—马来西亚投资贸易暨法律服务交流会;3日下午,分别举办中国(德州)—越南经贸投资促进对接会、中国(山东)—柬埔寨投资经贸洽谈会暨实居省第一经济特区推介会,聚焦政府及企业间合作需求,开展精准对接、深入交流,推动务实合作。四是庆祝中泰建交五十周年中泰青年友好交流活动和“黄河-湄公河流域地方合作研讨会”,活动将于3日下午在德州学院举办,旨在推动两国青年之间的交流合作。五是“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行”活动,组织外宾分别赴乐陵市、宁津县参访,将外事资源向基层下沉,精准设计产业对接、企业合作,以高水平开放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次黄湄周活动,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更加突出经贸合作。把服务经济摆在突出位置,释放“外事+”效能,千方百计推经贸、促合作。做好“外事+部门”文章,会同市商务局、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司法局、市贸促会等部门共同搭建招商平台,营造良好招商氛围。做好“外事+企业”文章,共同办好越南、柬埔寨和马来西亚三场对接洽谈会,提前精准匹配合作需求,安排企业“一对一”洽谈,中外方参与企业、机构超200家。做好“外事+产品”文章,精选山东、德州名优产品和农副产品等,设置“好品山东”特色产品展,搭建好品出海快捷通道。二是更加突出民心相通。以强化民心相通为主线,既通过活动扩大“朋友圈”,又依托“讲故事、强体验、真互动”做到心贴近、情相融,围绕中泰建交50周年,以“强体验”拉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非遗的独特魅力与高校发展活力;以“讲故事”传递温情,将各自的文化故事融入表演,实现“情相融”的深层交流;以“真互动”夯实友谊,搭建两国青年面对面交流平台,在互动中推动夯实中泰友谊根基。三是更加突出提升质效。总体上更加注重项目对接质量和实效性,更加注重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更加注重社会化运作。随着黄湄对话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黄湄交流周”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东盟国家地方政府、商业会和企业主动参与,社会化、市场化效应逐步突显。本次活动聚焦经贸交流,拓展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各领域合作,力求推动一批务实成果。市外办将积极跟进企业洽谈,强化后续跟踪服务,推动更多合作项目落实落地,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嘉宾方面,本届大会嘉宾“含金量”更足,主要特点有:一是范围广。截至10月29日,大会已有260名境内外嘉宾确认出席。其中,外宾140名,来自文莱、柬埔寨、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泰国、越南等九个国家,主要是东盟国家驻华使领馆、湄公河流域国家地方政府、企业界、商协会和高校的代表等。境内嘉宾120名,主要包括沿黄省(区)政府代表、企业家、专家学者及商会代表等。海内外各界嘉宾齐聚德州,彰显了黄湄周的强大吸引力和影响力。 二是层次高。参会嘉宾中,国际组织和东盟国家驻华使领馆代表25名,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史忠俊、文莱驻华大使拉赫玛尼将出席开幕式;泰国、老挝、缅甸等六个东盟国家驻华使馆参赞参加并推介投资政策;越南工贸部、老挝国家工商会等部委机构派员参加。此外,柬埔寨班迭棉吉省、实居省,越南义安省、庆和省和北宁省等湄公河流域国家地方政府均组织高规格经贸团参会;中国越南商会等东盟国家商协会会长、泰国拉玛七世王学院54位师生代表均参加活动。部分沿黄省(区)有关部门也派员参会,众多国内外高层次嘉宾的参与,彰显了德州市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的磁吸效应。三是领域契合。61家境外参会企业中,超过50%深耕于食品加工、农产品贸易等领域,如泰国正大集团、越南中原集团等知名企业,这些企业与德州产业发展契合度高,合作潜力大,黄湄周组织了多场对接交流会和集群行参访,将为企业拓宽交流渠道,实现精准有效对接。

    据介绍,德州市充分利用传统人文优势,围绕湄公河流域国家,以打造中国北方对接东盟支点城市为目标,联合省委外办创新打造“黄河-湄公河对话”活动体系,主要包括“黄湄讲堂”、“黄湄对话会”、“黄湄交流周”等活动,有效推动沿黄省(区)与湄公河国家地方政府间对话交流。一、发挥智库作用,聚力打造“黄湄讲堂”。从2022年开始,德州市依托德州学院山东东盟研究中心这一全省外事研究与发展智库平台,连续举办四期“黄河—湄公河流域地方合作讲堂”等活动。同时,联合河海大学承办“丰收澜湄与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培训班”,成立黄河—湄公河流域地方合作研究专家委员会,有效推动沿黄省(区)与湄公河流域地方政府、高校、研究机构等的深度对话和交流。二、紧盯国家战略,创新启动“黄湄对话会”。为提升德州市对接东盟工作能级,2023年8月,沿黄省(区)与湄公河国家代表在德州共同启动了“黄河—湄公河对话”,并举办首届黄河—湄公河对话会,推动沿黄省(区)与湄公河流域国家地方合作迈向机制化、品牌化。2024年以来,先后在越南胡志明市成功举办“山东省及沿黄省市与胡志明市商务交流会暨黄湄对话会”“中国(德州)—越南经贸合作交流会”等,200余家中越企业进行了“一对一”精准洽谈,3个合作项目现场签约,有力推动了沿黄省区与越南的务实合作。三、主动拓展深化,升级举办“黄湄交流周”。为丰富“黄河—湄公河对话”活动体系,通过构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平台赋能”的合作框架,2024年11月,举办了规模更大、层次更高的“2024黄河—湄公河交流周”;揭牌成立“德州学院泰国语言文化交流中心”,运营“中国(德州)东南亚水果馆”,并开展“走近齐鲁文化 感知乡村振兴”中菲青年友好交流行,促成300余家企业对接洽谈,达成合作意向30余个。目前,我市已与湄公河流域3个国家(老挝、柬埔寨、越南)的3个城市建立友好关系,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黄河—湄公河对话”已成为我市对外开放新名片。

    德州学院作为此次活动的重要参与方,在推动中泰人文交流、特别是泰国语言文化教育方面,将立足“泰国语言文化交流中心”“山东东盟研究中心”平台优势,将重点实施三大升级行动,打造鲁泰人文交流新高地,为中泰命运共同体建设注入高校力量。 一是语言文化教学提质升级。泰国语言文化交流中心将系统开设泰语课程、泰国文化讲座、非遗体验工坊等,打造‘语言+文化+实践’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服务中泰青年互学互鉴。二是搭建青年对话平台。青年是中泰友好的传承者与未来,11月3日,学校将举办“庆祝中泰建交五十周年青年文艺演出暨中泰青年对话会”,中泰学生将联袂呈现舞蹈《友谊之花》、双语诗朗诵《采桃花》等节目,以艺术为媒传递青春共鸣。同时,将中泰两国青年代表围绕“中泰携手五十载,教育同心向未来”主题展开对话,增进理解与友谊。 三是推动学术与地方合作。结合本次交流周主题“深化地方交流,携手合作发展”,我们将依托教育部国别区域研究备案中心-山东东盟研究中心,举办“黄河—湄公河流域地方合作研讨会”,届时将省内外高校、研究机构专家,围绕中国—东盟人文交流、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与产业融合、中国—东盟教育合作与人才联合培养等议题开展学术研讨,助力区域协同发展。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